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市级媒体
解码文明密码 创新传承典范——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三星堆样本”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率:

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长河中,三星堆以其神秘璀璨的青铜文明持续引发世界瞩目。

自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星堆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以来,我市牢记嘱托、担当实干,深入践行“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以系统性思维构建三星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格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保护、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传播突破等创新实践,推动三星堆从考古遗址向国家文化标识转化,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鲜活样本。

创新机制

构建系统保护传承大格局

三星堆获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新馆落成开放入选“全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近年来,三星堆的荣誉纷至沓来,这是对我市三星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褒扬与赞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市高位推动顶层设计,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加强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的实施方案,部署考古发掘、活化利用等重点任务。

坚持可持续发展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三星堆遗产地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建立涵盖生态保护、社区发展、文化传播的复合型指标体系。创新“保护+文旅+乡村振兴”模式,支持遗址周边村庄成立群众巡防组织,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参与博物馆保洁、接待等工作。开发研学、民宿、文创等业态,带动5个文旅名村建设,实现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

要素保障的创新实践。建立“人才蓄水池”,引进考古、文保等专业人才多名。构建“馆镇村站警”五位一体联防体系,配备专职巡防队伍和文保警务中队,实现遗址区全天候动态监管。谋划建设遗址保护展示等5大项目,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

科技赋能

攻克土遗址保护的世界难题

三星堆遗址城墙位于鸭子河畔。因为不可移动且大多数暴露于户外,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双重风险。该如何预防和保护?我市聚焦自然灾害对文化遗址的影响,借助科技的力量寻求解决办法。

三星堆遗址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肖灿说,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是业内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在没有成熟技术支撑,也缺少类似案例参考的情况下,三星堆采用“保护试验先行”模式,在东城墙保护工程前开展保护试验,创新性研究如裂隙灌浆加固、堆筑回填、改性材料筛选等技术并验证其可行性,为后续三星堆遗址其他城墙本体的保护夯实科学基础。

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文物保护瓶颈,我市不局限于遗址城墙等的保护。三星堆出土了大量象牙,这些象牙含水量高、年代久远,稍有不慎就易糟朽。科研团队持续展开象牙的腐蚀病因分析,同时开展象牙脱水加固和封护材料前期研究,现在象牙可以在22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下陈列,保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

革新文物修复的范式,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式文物修复馆,运用显微观察、X射线探伤等现代科技手段,两年内完成4000余件新出土文物清理修复。创新“修复+展示”模式,观众可近距离观看青铜器拼对、矫形等传统修复技艺。

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离不开人才。我市建立“师徒制”人才培养体系,“大国工匠”郭汉中领衔成立技能大师以及工匠工作室等保护修复平台,为文保行业输送专业人才。

社会参与

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

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国际古迹遗址日四川主场活动暨“守护三星堆—金沙遗址”主题活动上,发布了“三星堆—金沙遗址守护者招募计划”,面向全球招募守护人,参与到三星堆—金沙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中来,一起为建设三星堆—金沙遗址添砖加瓦。

文物保护,需要全民共护。“文物保护和守护不是仅凭三五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大众的参与。”肖灿说,未来三星堆将建立起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机制,尤其是三星堆遗址附近的居民,动员他们参与到遗产的保护和巡查中。

探索公众参与的多元路径,创新“微公益”行动,发起清洁遗址、植树造林等志愿活动,吸引数万人次参与。建立“三星堆文化使者”认证体系,培育志愿者讲解员,形成专业导览与大众参与相结合的服务网络。

构建社区共建的利益共享机制。探索“遗产保护+乡村振兴”新模式,支持遗址区村民发展文创市集、民俗体验等业态。建成“三星堆玩国”考古研学基地,开发“小小考古学家”等体验课程,年均接待青少年数万人次。推动当地传统手工艺与三星堆元素融合,开发特色产品,带动遗址区就业,实现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活化利用

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三星堆联动剑南春推出的“剑南春·三星堆青铜纪大立人”联名文创酒,在推出当年的双十一期间全网销量5万瓶,品牌曝光量8亿次;三星堆文创雪糕、考古盲盒等文博界现象级文创产品引发全民打卡,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相信很多人因为一份心意礼物,爱上一座城。这就是三星堆文创的魅力。

依托三星堆独特的资源,我市文创开发乘风破浪、破圈前行,为游客的三星堆旅行增添一抹乐趣和回味,展现德阳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文化自信。

创新推出“博物馆授权—文旅公司运营—文创公司开发”的资源共享、产业共建文创开发模式,并结合市场需求、生活方式、主流价值对三星堆文创主题进行再创造。目前,已成功开发“川蜀小堆”“上古小神”“太空哈星”等多个国潮子品牌,相继荣获中国旅游商品金奖、美国缪斯设计大赛最高奖项铂金奖、天府旅游名品等20多项殊荣。

拓宽跨界合作领域,深化三星堆文创IP与其他品牌的联动联创,先后与剑南春、工商银行、原神、腾讯等著名品牌商开展授权联名合作,开发联名产品,授权收入超1000万元,把三星堆文创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成为博物馆经济新增长极。

丰富产品业态形式,按照“致敬文化,创意生活”的理念,全新打造1000平方米的沉浸式文创馆;推出“堆堆堆咖啡”品牌、三星堆主题邮局,创建三星堆文创微信、微博、微商城以及天猫、淘宝、有赞微商城,构建起线上线下多元文创业态链。

创新表达

讲好遗址保护里的“中国故事”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办。来自三星堆的青铜神树、青铜面具、青铜兽首冠人像3件国宝级文物的复制品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向世界展示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

近年来,我市创新表达、多渠道宣传,讲好遗址保护里的“中国故事”。

展览展示的创新突破。升级展陈,新馆为原旧馆的6倍。开放新馆负一楼、二楼互动展厅,完成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改造提升。远赴法国、卡塔尔等国举办“邂逅三星堆”等主题展,与国博等联合举办“吉金铸史——青铜器的古代中国特展”等。创新“展览+科技”模式,运用12K超高清摄影、VR/AR技术再现古蜀祭祀场景,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让博物馆“好玩”。

三星堆国际化布局正在全面展开。联动31个国家和地区、227家媒体专题报道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与新华社、法国电视台等中外国家级媒体合作推出《当法老遇见三星堆》等专题纪录片。三星堆国际展示传播平台上线,三星堆国际传播中心成立。在抖音、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线账号集群,三星堆话题网络信息量日均“上万”。

展望未来,我市正加快建设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集遗址保护、考古研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实施“数字三星堆”战略,构建文物数据资源库和虚拟修复平台;推进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建设,培育“白天观展、夜晚赏景”的全时文旅消费场景。通过持续创新保护理念、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三星堆正从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迈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杆,为人类文明永续传承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德阳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