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以后,万亩示范片亩产达到 592.6公斤,其中最高田块亩产688.9公斤!”近日,在广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机械化实收、称重、测试水分等验收环节后,由河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组成的验收组正式宣布测产结果。此次对万亩稻茬麦田进行测产,亮眼的数据标志着德阳在稻茬小麦种植技术上取得突破。 “这次测产主要关注大面积单产情况,在广汉选取不低于100亩麦田作为样本,以此代表万亩片的情况,这样更能准确反映某一项技术在区域内的实际生产能力。”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瑞奇介绍道,此次测产全程严格遵循机械化实收、精准称重、科学测试水分等环节,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据了解,稻茬小麦,即在水稻收获后种植的小麦,约占四川省小麦总面积的60%,是夏粮生产当之无愧的“主力军”。然而,受田块土质黏重、水分含量较高等因素影响,稻茬小麦长期面临“播不下、出不齐、长不好”的种植难题。为攻克这一难关,自2005年起,四川省农科院便开展科研攻关,系统集成了“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我们把以前的秸秆处理、旋耕、整地、播种所有工序集中到一台机器上,一次作业就能完成复杂过程。”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汤永禄分享道,这项技术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让亩产量提高了50到80公斤,每亩利润增加200到300元,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来源:德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