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市级媒体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综采: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提升三星堆世界级文旅地标知名度,加强世界级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率: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德阳考察,给予三星堆考古成果高度评价,并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出要求,为德阳擦亮三星堆“金字招牌”、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指明了方向。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作出系统部署,赋予德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重大使命。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深入实施文旅争先战略,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着力构建以三星堆、德阳之窗、环龙门山旅游度假带为主体,配套一批文旅名村的“3+N”文旅发展新格局,融入全省“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23.png

“焕彩文庙·璀璨德阳”德阳文庙文化周活动。资料图片

提升三星堆世界级文旅地标知名度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提升三星堆世界级文旅地标知名度,加强世界级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强化研究阐释、保护展示、环境整治,铸就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华文化标识。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着力构建世界一流展陈体系、保护修复体系、服务体系。

文物安全是文旅发展的生命线。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采用恒温恒湿系统、高光谱成像等前沿技术,对青铜器、象牙等脆弱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在遗址区,全球首创的全封闭考古方舱配备集成发掘平台和多功能操作系统,实时调控温湿度,隔绝污染,确保文物出土即获保护。

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修复。利用X射线、CT等科技手段,他们发现了国内最早使用芯骨和条形芯撑技术,破解三星堆青铜铸造之谜;在商代文物中首次识别挤錾等成熟制金工艺;实现高含水象牙室温稳定保存,为全球同类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如今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以1500余件(套)文物构筑文明史诗,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创新打造“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戴上眼镜即可触发古蜀祭祀场景;互动厅内,观众可模拟玉器制作、参与“神树祈福”,实现从“观看”到“参与”的跨越。

以“三星堆+”带动全域文旅发展

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代表,三星堆文物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张名片。而德阳,不止有三星堆。

中江挂面村因“面”而名,近年来,当地通过场景再造,深挖挂面村非遗资源禀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并通过联动周边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游客可体验“拉面穿针”等项目,2024年试开园以来累计吸引游客90万人次;绵竹年画村通过搭建文创社区和完善全产业链模式,带动全村2400余人参与年画的生产制作,开发出多个系列的年画及衍生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汉保保节从传统民俗升级为城市IP,在非遗市集里,保保节数字藏品、研学体验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助推古老民俗焕发青春。

创新推出资源共享、产业共建文创开发模式。围绕三星堆文物主题,目前已成功开发“川蜀小堆”“上古小神”“太空哈星”等多个国潮子品牌;孝泉镇川剧盔帽文化空间突破舞台限制,推出时尚单品与研学课程;今年5月的深圳文博会上,蜀绣连笔扇、年画手机壳等衍生品热销,传统符号与现代生活无缝对接。

科技拓展传播疆域。非遗微短剧《薪火旌阳》,播放量破4.5万次;非遗舞蹈《旌诚所至·凤鸣朝阳》以数字化手段重构传统舞姿,结合AR技术打造沉浸式观赏体验。

24.png

中江挂面村成为游客打卡新地标。资料图片

构建多层次博物馆网络与文化产业矩阵

三星堆是撬动亿级文旅市场的“顶流IP”。而以三星堆为核,我市正形成多层次博物馆网络与文化产业矩阵。

产业赋能,项目驱动。规划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面积2平方公里,布局古蜀风情街、演艺中心等7大功能板块。同步推进“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什邡太阳神鸟奇境森林(投资20亿元)等项目,构建“森林探秘+山地运动”产业带。

一核引领,多馆联动。三星堆博物馆2024年游客量突破600万人次,成为四川文旅的“超级入口”,拉动周边产业收入激增。德阳市博物馆(在建)投资3亿元,定位城市文化新地标。绵竹年画博物馆、什邡半山文博馆等特色场馆同步建设,形成“1+N”博物馆集群体系。

区域协同,线路共塑。策划推出“古蜀秘境探源游”(串联三星堆、德阳石刻、文庙)、“龙门之巅风光游”(串联大峡谷漂流、玫瑰谷)、“民俗非遗体验游”(串联剑南老街、年俗村、挂面村等非遗点)等跨区域精品线路。2024年深圳文博会,利用四川造XR技术打造了“三星堆—金沙遗址”主题超高清沉浸空间惊艳亮相,推动巴蜀文化走廊客源互送、品牌共铸。

25.png

什邡赏雪游成为冬日热点。资料图片

全力打造

“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品牌

随着“德阳之窗”项目的实施,作为城市中轴的旌湖两岸以全新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享受特有的滨湖自然风光,还可以触摸“安逸游德阳”的城市活力与文化魅力。来德阳旅游的游客无不赞叹“德阳不仅有神秘的三星堆,还是一处宜居的公园城市。”

我市坚持以三星堆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域文旅资源整合、线路优化、品牌共塑,推动文旅资源从“单点闪耀”到“全域融合”。近年来,先后培育21个文旅名村,84支乡村文艺团队常态化展演;罗江白马关融合三国文化打造研学基地,什邡蓥华山发展森林康养;绵竹、中江多个特色村落通过发展民宿、手工艺等,实现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文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服务升级,宜居宜游。优化提升通往三星堆等核心景区的旅游快速通道网络;高标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多语种标识标牌系统;推动主要景区、酒店、交通枢纽的国际化服务升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持续完善延长开放时间;城市公园、绿道系统、文化街区等公共空间品质显著提升;持续开展民俗文化、公共服务等惠民文化活动,让德阳既有国际范儿、更富烟火气。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

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国际范儿的德阳,越来越国际化。2024年,“三星堆国际传播中心”成立,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构建全球传播矩阵,上线多语种纪录片,在YouTube、TikTok发布短视频,吸引海外年轻受众;邀请国际知名文化学者、旅行博主、媒体记者来德参访,通过“他者”视角传播三星堆魅力与德阳城市形象。

从考古方舱的科技守护到AI拼接的文明解码,从挂面村的非遗烟火到国际文明交流对话,两年砥砺,我市正将三星堆的火种,蔓延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

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稳步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三星堆—金沙申遗;深化“龙门之巅”等百亿级项目,构建全域旅游新版图;推动非遗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破圈”生长……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提升德阳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业竞争力。

一座城市、一个目标、一张蓝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德阳铺展领袖引领、优势释放、活力激扬的文旅高质量发展壮丽图景,为奋力实现“重返前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阳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德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