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德阳文德国际会展中心,“跨越千年的邂逅”三星堆文化主题展正式启幕。作为2025三星堆论坛的特色活动之一,这场将持续至10月3日的展览,以“考古大事记+艺术表达+文创跨界”为脉络,串联起三星堆近百年考古、研究、保护与共建的历程,为参观者展开一幅“多面三星堆”的“时光卷轴”,让沉睡千年的古蜀文明在与当代人的对话中焕发新生。 “大事记”: 一部立体的三星堆百年史 步入展厅,“三星堆大事记”展区率先映入眼帘,宛如一本徐徐展开的厚重历史典籍。青铜大面具立柱展区多部手机整齐摆放,相册里记录着来自北京、上海等9省市的“堆粉”们镜头下的三星堆百态,直观呈现大众与古蜀文明的联结。 LED大屏上,循环播放着国家文物局修复专家组1987年修复青铜大立人的视频。镜头里,文物修复师金凯老先生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拼接青铜碎片,在修复手稿上密密麻麻地标注记录着每一步工艺细节。“青铜大立人的修复,仅用了18天。”据介绍,为了还原这段历史,工作人员专程赴北京采访金老先生,翻拍的珍贵手稿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文物保护背后的匠心。 从1986年“一醒惊天下”的一、二号祭祀坑,到2021年再掀热潮的三至八号祭祀坑新发现;从1988年三星堆遗址工作站成立,到2021年《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该展区系统梳理了三星堆遗址被发现以来在考古发掘、研究阐释、保护展示、共建共享等方面的重大历程。通过大量珍贵照片、实物展品、口述视频和互动装置,将三星堆近百年的探索之路娓娓道来。 展览的巧思藏在每一处细节里。展区整体格局从三星堆遗址得名的“治西十五里,有三星伴月堆”中汲取灵感,三道连绵弧线象征“堆列三星”,另一侧眼形装饰则呼应三星堆文物中的“纵目”元素……“寻觅三星堆”VR体验区更是人气爆棚,嘉宾戴上设备“穿越”到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现场,沉浸式感受考古现场的震撼与神秘。 “童乐丹青”: 孩子们笔下的古蜀奇思 当天,一批三星堆社区共创的艺术工作者和三星堆文化小使者也来到现场。展区内,《神树栖鸟》潮扇、《蜀王报春》剪纸、《三星堆茶器具系列》陶艺、《三星堆福娃》面具等作品整齐陈列,每件作品都深度融入三星堆元素,尽显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力。 “我家就在三星堆遗址旁,从小听着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的故事长大。”三星堆原住民代表曾靖贻向嘉宾们介绍家乡文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人喜欢三星堆、保护三星堆。”今年7月,家住三星堆遗址核心区三星村一组的曾靖贻,担任了成都世运会圣火采集“小使者”,向世界展示古蜀文明传承者的风采,文化遗产成为原住民最自豪的标签。 被童真包裹的“纵目匠心·童乐丹青”展区,集中展出来自全国20余个省(区、市)的3000余件参赛作品中的60件精品:11岁成都小朋友类盈盈的《神树夜灯》将青铜神树与现代灯光结合,10岁广西小朋友陈超越的《赛博堆堆堆》用科幻笔触重构古蜀场景,11岁广汉小朋友罗义茗的《触·古今——观·天下》融入对古蜀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思考……现场还设置了NFC互动装置,展示7名孩子创作的三星堆主题音乐。嘉宾们纷纷掏出手机触碰标记,聆听孩子们自编自谱的旋律,感受童真与古蜀文明碰撞出的美妙火花。“孩子的视角太奇妙了,能从这些作品里看到古蜀文明不一样的活力。”一位嘉宾感慨道。 “无界创想”: 文创让古蜀文明“走进生活” 在文创展区,50余款产品涵盖青铜复刻、热销爆款、高端礼赠、潮玩新品及跨界联名五大类,每一件都融入了鲜明的三星堆元素,全方位展现三星堆IP的多元魅力,引得嘉宾们流连忘返,纷纷驻足咨询、购买。 在青铜复刻品展柜前,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黄金面具等5件复刻文物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热销爆款区里,考古盲盒、青铜啾毛绒玩偶、青铜系列手办等最受青睐。高端系列展区的龙虎尊茶具、星轮相辉青铜树真丝方巾、三星堆凤鸟盖碗杯等则展现了三星堆IP的高端化表达。潮玩新品区的三星堆非遗蜀锦系列首饰、青铜纵目冰箱贴系列、诸事顺利茶具套装等备受关注。跨界联名区的“剑南春三星堆大立人”系列联名文创酒等格外吸睛。 展区另一侧,成都金沙博物馆带来的40余款文创产品同样人气十足。生活日用类的太阳神鸟纹样餐具、潮玩手办类的金面具摆件、文具类的青铜纹样笔记本等,与三星堆文创形成互补,展现了古蜀文明“双璧”的协同魅力。 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三星堆+”跨界融合不断深化,已构建起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的开发模式,联动国内外优质品牌,开发出多元化、多类型的文创产品。目前,三星堆已注册系列商标1000余件,在售文创产品超2600款,形成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矩阵,让三星堆文化通过文创产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考古历程到VR体验,从学术研究到儿童创作,这场展览让我们看到了三星堆的多面性。”嘉宾们纷纷表示,这场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文明传承路径的探索——古蜀文明从未沉睡,而是在与当代人的对话中不断焕发新生。 来源:德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