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成功查处一起非法电鱼案件,再次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敲响警钟。 3月28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在鸭子河雒城街道江南印象旁河边巡查时,发现有人正在实施非法电鱼行为。经调查,违法者为初中学历,平时靠在工地打零工维持生计。自2022年9月起,其开始从事非法电鱼活动,每年2月至5月中旬是作案高发期。仅在2025年,其作案次数已达16次左右。其作案规律通常是在夜间12点至凌晨2点,独自携带12V、20A等规格的电瓶以及数码超声波节能型捕鱼器等工具进行电鱼作业。在此次被查获当天,其电鱼时长持续2小时,捕获多种野生鱼类,总重9.466千克。随后,违法者将捕获的渔获物在狮堰小区菜市场售卖给附近居民。据统计,2025年其售卖渔获物获利约5000元,几年来累计非法获利约3万元。 
非法电鱼行为危害极大。从生态层面看,电鱼方式不分鱼类大小和种类,会导致大量鱼类直接死亡,严重破坏鱼类种群的繁衍和生存,进而影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许多幼鱼在尚未长大繁殖前就被电死,渔业资源恢复困难。同时,电鱼行为还会对水中的虾蟹、贝类以及浮游生物等其他生物造成损害,破坏水域食物链,引发一系列连锁负面反应。从社会层面分析,非法电鱼扰乱了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损害了合法渔民的正当权益。此外,电鱼过程中使用的电器设备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极易引发触电事故,危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违法者必须承担相应责任。除了接受法律的严厉制裁外,还需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常见的生态修复方式包括缴纳生态罚款,所缴罚款将专项用于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或者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开展专业生态修复项目,如投放鱼苗、改善水域环境等,助力受损的水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机。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非法电鱼行为不仅是对法律的公然无视,更是对生态家园的严重破坏。在此,呼吁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禁渔规定,共同守护水域生态,让鱼儿能够在水中自由畅游,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