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国家级媒体
半月谈丨扎进三星堆,他把文物变文创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率:

2024年,人社部公布了一批新职业,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是其中之一。90后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曾舟,从小酷爱收藏各种动漫和电影周边、潮玩手办。设计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文创产品,一直是他的心愿。

1.jpg

在成都天府国际动漫城,曾舟在店里摆放《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周边手办 王曦 摄

曾舟:

怀着对未知文化的好奇,我迈进三星堆博物馆的大门。踏入馆内,时间的齿轮仿佛倒转,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浓厚气息。我的目光瞬间被矗立在展厅中央的青铜大立人牢牢吸引。他高大威严,双手夸张地握成环状,仿佛掌控着天地间的神秘力量。凝视着他,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涌上心头,我不禁想象,数千年时光,他就这样一直站立着,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那一刻,一个有趣的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站了几千年,一定很累吧,能不能让他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呢?这个看似荒诞的想法,成了我设计三星堆第一套手办的灵感源泉。

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果陆续公布,带动了以出土文物为原型的文创产品销售热潮,一些文创产品设计取材于发掘出土的金面罩、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文物,受到人们欢迎。

曾舟:

我将青铜大立人原本庄重威严的站姿改成坐姿。调整后的大立人,少了几分严肃,多了几分俏皮可爱。我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从那独特的发型到华丽的服饰纹理,都力求还原文物的神韵,同时又赋予其轻松活泼的新形象。

1744765731319007586.jpg

曾舟在办公室完善细化三星堆青铜神树文创产品细节 王曦 摄

三星堆另一个代表性文物要数青铜神树。仰望那通天神树,古老斑驳的青铜树身,蜿蜒而上的神龙,以及栖息在枝头的神鸟,仿佛在诉说着跨越千年的神秘故事。

为了找到灵感,我一头扎进对青铜神树的研究,了解古蜀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博物馆专家交流探讨。我逐渐发现,青铜神树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文物,更是古蜀先民对宇宙、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与表达。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和草图绘制,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手办和盲盒玩法结合?将神树拆解,把九只神鸟做成盲盒,再配上神树主体与顶部大鸟。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让大家亲手组装属于自己的青铜神树,深度参与古蜀文化的探索。

为了雕琢出完美细节,曾舟无数次熬夜,反复修改设计稿。从神鸟羽毛的纹理,到神树枝干的弧度,每一处都力求精准还原又不失灵动。为寻找合适材料、攻克工艺难题,曾舟和制作团队一次次试验,只为呈现最理想的效果。当第一批成品摆在眼前,看到神鸟栩栩如生、神树庄重又精美时,曾舟眼眶湿润。

曾舟:

走进成都博物馆,镇馆之宝“石犀”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目光。这头石犀体形硕大,造型古朴,虽历经岁月侵蚀,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注意到,与自然界中威风凛凛、长有犀牛角的犀牛不同,这尊石犀的犀牛角却不见踪影,不知是被漫长的时光磨损,还是古人有意为之。这个独特之处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决定以犀牛角为设计点,打造一套别具一格的盲盒手办。

我深入挖掘四川特色元素,将火锅、川剧变脸、盖碗茶、熊猫等极具四川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石犀的犀牛角巧妙融合。比如,有一款手办的犀牛角被设计成了火锅底料牛油造型,还有一款手办,犀牛角变成了川剧演员的脸谱。

这套盲盒手办推出后,迅速成为爆款,连续几年销售业绩持续领先,稳居成都博物馆销售前列。游客们在享受抽盲盒乐趣的同时,也对成都博物馆的石犀和四川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曾舟:

设计并非一帆风顺。我有时会遇到创意被剽窃和知识产权被盗用的事,耗费大量精力维权;有时制作工艺的难度也会让我头疼不已,需要反复尝试和调整。但是,每当我回想起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些文物时内心的震撼和感动,就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不断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经验、互相启发。

曾经,设计青铜大立人、通天神树、镇水石犀潮玩手办时,曾舟满心只想着打破常规,让古蜀文化在现代社会找到新的落脚点。如今,历经无数日夜的拼搏,曾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展厅,这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是曾舟传播传统文化的坚固阵地。

曾舟:

展厅的布置,每一处细节都饱含我的心意。青铜神树手办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周围的灯光特意调试成暖黄色,让神鸟的羽毛、神树的纹理清晰可辨,仿佛下一秒它们就会带着古蜀的神秘故事,飞进参观者的心里。沿着展厅的墙壁,依次陈列着我以各博物馆文物为灵感设计的文创作品,每一件都像是在讲述一段历史。

展厅定期举办文创体验活动。周末的午后,展厅里常常坐满了孩子和家长,大家围坐在一起,动手制作古蜀文明手工摆件。孩子们认真地给神鸟上色,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欢声笑语中,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种下。展厅就像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优秀传统文化正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