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由四川省文物局、德阳市委宣传部、广汉市委共同举办的2025三星堆论坛在四川德阳开幕。大会以“考古学视野下的文明互鉴”为主题,搭建了“1+4+4”的总体框架,即“1”个开幕式暨主论坛、“4”个平行论坛、“4”场配套活动,生动讲好古蜀文明与世界对话的精彩故事。 
主论坛上,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许杰以《三星堆文明研究的多重维度和国际化视野》为题,提出将三星堆置于更广阔的东亚青铜文明视野中审视。北京大学教授李水城从金杖入手,探讨三星堆与欧亚草原文化的可能联系。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雷德侯通过视频带来《极具魅力的三星堆》主题发言,由其助手蔡穗玲博士现场代讲,将三星堆置于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的视野中,既探讨其关联性,更强调其独特性。北京大学教授孙华带来《三星堆遗址的新认识》,系统梳理近年来祭祀区、城址布局等方面的新发现。印度学者莉玛·胡贾则从遗产管理角度,强调考古遗址在当代社会中的可持续保护与价值转化。 平行论坛上,文明解码论坛主要聚焦三星堆考古发掘与多学科研究,专家学者们分享三星堆考古发掘、器物工艺、生物形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三星堆与其他区域文明的互动关系。全球对话论坛重在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海内外的学者以国际化视野探讨文明互鉴与共生。文化传播论坛聚焦国内外公众考古的方法和路径,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推动文化传播的公众化与国际化。青年创新论坛带来对三星堆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推动三星堆文化突破学术圈、博物馆的边界,走进大众视野。 4场配套活动在3天的会期中陆续展开,包括开展“跨越千年的邂逅”三星堆文化主题展、四川爱乐乐团演奏交响乐《巴蜀古韵·三星堆》、启动“世界三星堆”国际传播行动、举办“堆友”聚谈沙龙。 本次论坛还对外发布了三星堆最新研究成果及重点课题。碳十四年代测定显示,三星堆遗址三号、四号、六号、八号祭祀坑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处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相当于商代晚期。一、二、三、四、七、八号坑中发现可拼对的同一器物残片,表明埋藏年代相同。该成果为厘清祭祀坑年代和构建遗址精细年代框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星堆青铜器在商代晚期形成以分铸为核心,兼用浑铸、锻造的创新铸造技术体系。独特的“芯骨—条形芯撑”技术,有效解决了细长、弯曲器物的成型难题。在既有技术框架中,三星堆展现出独特的技术创新与本土化表达。这一成果不仅深化了对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体系的整体认知,也为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及世界青铜技术与文化交流的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