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bgc.scol.com.cn/news/6169192?from=iosapp&app_id=cbgc
2024年,“德阳造”鱼油出口值位居全国第一。德阳不靠海,那出口鱼油靠什么? 走进位于广汉市小汉镇的德阳华太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太生物”),车间里,两条生产线有序地运行,车间旁,一座新的厂房已初见雏形。 
德阳华太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付康 摄 “这是我们新投资建设的软胶囊罐装自动化车间,预计今年年底投用,投用后年产值预计增加1-2亿元。”华太生物行政部经理黄兰介绍。 一粒鱼油胶囊的生产,需要经过鱼类原料加工后生成粗鱼油,粗鱼油再经过精炼提纯达到高纯度鱼油,再制成胶囊售卖。 地处内陆,企业如何闯进“深海赛道”?作为德阳鱼油提炼主要企业之一,在原料获取上不占优势,华太生物就将业务重心放在了提纯技术上,并将市场赛道对准海外。 “我们通过海运转陆运的方式,从南美洲进口纯度在20%到30%左右的粗鱼油,然后将其纯度提升后再销往下游企业。”黄兰说,这个看似普通的工厂,每年要处理8000吨深海鱼油。 不靠海,靠技术。鱼油纯度越高,就意味着身体利用吸收率也越高,产品也备受市场青睐。从粗鱼油到胶囊成品,这条产业链的关键在于“提纯”二字。华太生物依靠自主研发的Omega-3 酸酯分离纯化技术,能将低纯度的鱼油原料,精炼至97%的高纯度。 “就像炼金术一样,我们把'黑铁'炼成了'黄金'。”黄兰用了个形象的比喻,“过去我们主要采购50%纯度的粗鱼油原料,但随着提纯技术的突破,现在即便是20%纯度的低端原料,我们也能精炼至97%的高纯度,占领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华太生物已拥有了实用新型专利10项,鱼油销往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药品级鱼油更是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地拥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随着新车间的建成投用,公司还将开拓鱼油软胶囊终端市场。 小汉镇的这家企业正在向我们证明:地理局限从来不是发展的边界,技术创新才是打开全球市场的金钥匙。 来源:川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