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古蜀文明与当代多元视角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28日,2025三星堆论坛青年创新分论坛上,一位配音艺术家,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一位文物科技保护专家,从各自领域出发,共同探讨了三星堆文化在当代的独特价值与传播路径,为“何以三星堆”这一命题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注脚。

嘉宾发言分享。姚金邦 摄
声情传播:借力国际IP架设文化交流之桥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教授、《哪吒之魔童闹海》主角哪吒配音演员吕艳婷认为,影视作品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载体。
她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影片中融入了三星堆青铜人头像等造型元素,通过高水准的视觉艺术与情感共鸣,使中国文化元素在国际舞台上自然引发关注与探讨。

吕艳婷分享。唐茜 摄
“当好的作品有了一个平台,无论是咱们的科技水平、声音共情的传播,还是视觉艺术,当它承载在一个作品,让大家看到我们和世界水平是能齐平或者对话,达到一个标准以后,自然世界会看到我们,其中的元素就会引发大家很多的思考和好奇。”吕艳婷认为,当作品在艺术水准、情感共鸣上达到国际标准,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便能自然而然地引发世界的好奇与关注。
她还表示,年轻一代对科技媒介具有天然亲近感,应通过游戏、视听作品等多种形式,将文化内涵轻量化、趣味化地呈现,实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文学赋能:让古老文明在孩子心中“活”起来
“为孩子呈现三星堆,需要构建一个他们能理解和喜爱的想象世界。”凭借深入三星堆遗址“潜伏”一年创作的《器成千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作家李姗姗分享了她的心得。

李珊珊分享。唐茜 摄
而为了创作这本以三星堆为背景的作品,她曾在三星堆遗址扎根了一年多。她认为,跨越数千年的时间距离是向儿童讲述三星堆故事的首要挑战。而她的解决方案是借助童话——“很久很久以前”的经典开头天然契合古蜀文明的神秘,让主角“堆堆”(一团梦想成器的泥巴)带领小读者穿越时空,亲历古蜀、考古现场与博物馆进行奇遇。
科技加力:为遗址保护与阐释装上“智慧引擎”
陕西十月文物保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利欣则从科技视角揭示了“何以三星堆”的现代答案。
他首先从技术角度分享了三星堆保护与展示的创新实践。
“我们团队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过滤地表植被,生成高精度模型,为遗址保护与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张利欣表示,在祭祀坑发掘中,三维扫描技术如同为文物制作“CT影像”,清晰呈现文物分布与地层关系,为考古研究提供关键依据。

张利欣分享。唐茜 摄
此外,张利欣团队还开发了“寻觅三星堆”VR体验项目,通过数字化原生技术复原考古现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古蜀文明。该项目已在国内多地展出,服务超十万人次,并将于近期登陆香港,推动三星堆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受众。
何以三星堆?问题的答案或许有千万种讲述,但我们知道的是,通过跨界融合与创新表达,正让三星堆这座文明宝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川公网安备 510681025107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