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6日晚,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播出。借着秋晚的镜头,我们走进了主办地德阳的大街小巷,镜头中香飘街巷的干锅、辣得人“说不出话”的哑巴兔、德阳人中秋必吃的什邡牛肉月饼——每一道菜,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口味道,都是一段乡愁。 德阳,不仅是“川菜川剧之父”李调元的故乡,更是首部系统川菜食谱《醒园录》的诞生之地。 让我们跟随秋晚的推荐,一起走进德阳人的餐桌。 德阳干锅 德阳是干锅的发源地。由德阳烹饪大师推出干锅系列,红极一时、轰动川西,并逐渐传播至成渝等地,随之演变出更多具有特色的干锅系列。 德阳干锅集川菜煎炒炸烧等众多制作工艺为一体,形成其独特的制作技法和特殊香味,可根据各自的口味,选择不同的食材、配料,制作成鲜香麻辣等多种口味。 德阳干锅分为“香辣”“糯香”两大流派。香辣的干锅,干香入味、辣而不辛,比如干锅兔、干锅鸡、干锅虾、干锅排骨等;糯香的干锅稍有汤汁,一抿就化,软糯入味,比如干锅鸭掌、干锅鸭翅、干锅猪蹄等。 哑巴兔 黄许哑巴兔源自《醒园录》中记载的烹饪方法,后经江氏家族传承和演变,发展成为今天的“哑巴兔”。 
哑巴兔。 “鲜椒泼热油,兔肉嫩如云”——哑巴兔是德阳江湖菜的代表。选用现杀兔肉切丁,搭配青红双椒爆炒,兔肉紧实弹牙,椒香直冲鼻腔。因辣到“让人说不出话”而得名,却让人越辣越上瘾。配一碗米饭,淋上汤汁,便是最地道的德阳吃法。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当地鲜兔还研制出了泡椒、红烧、干煸、水煮、仔姜、鱼香、藿香等多种味型,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 罗江豆鸡 罗江豆鸡没有“鸡”,它以优质黄豆制成豆皮,包裹芝麻、花椒等调料,卤制后形似鸡腿、口感柔韧。豆香与麻香交织,咸鲜中带一丝回甘,既是佐餐佳品,也是茶余解馋的零嘴。 广汉毛肚火锅 2021年三星堆出土的“陶三足炊器”,以三足立火、腹容沸水的结构,被考证为中国最早的火锅器具形态之一。广汉向阳镇凭借“西南第一牛市”的食材优势与“火锅食材之都”的味觉底蕴,让鲜毛肚“从牛胃到人胃最快一小时”,将这份火热鲜香的美食传统延续至今。 
广汉毛肚火锅。 制作这一口地道川味火锅,离不开一锅红彤彤的火锅底料。依托中国火锅食材之都“每五锅底料就有一份出自这里”的调味实力,经由炒香、慢熬成红亮醇厚的牛油锅底,香麻劲爽,层次丰富。 缠丝兔 广汉缠丝兔是德阳的传统名食,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汉缠丝兔。 制作上尤为讲究,需经腌、晒、烤、熏、卤等十余道复杂工序,并以麻绳缠绕定型,辅以多种祖传中药材秘制慢成。香料在风干中逐渐渗入肌理,形成独特风味。 成品肉质紧实有嚼劲,咸香馥郁,蒸煮后色泽诱人、纹理如丝,既保留了兔肉的鲜美,又融入了浓郁的传统香韵,堪称舌尖上的“活历史”。 什邡牛肉月饼 
什邡牛肉月饼。 打破甜月饼的传统,什邡牛肉月饼以椒麻牛肉为馅,外皮酥脆掉渣,内馅咸香微麻。轻咬一口,肉粒与酥皮在唇齿间碰撞,既是糕点,也是小吃,堪称“中秋限定版江湖味”。 
吉克隽逸推荐什邡牛肉月饼。 绵竹米粉 绵竹人的一天,常从一碗米粉开始。米粉在骨汤中烫熟,铺上笋粒、肉臊、海带,淋一勺红油,汤鲜粉滑,暖胃暖心。本地人偏爱“清红汤”(清汤+红油),再加一勺酸菜,便是绵竹人记忆里的味道。 
绵竹米粉。 中江八宝油糕 中江八宝油糕这款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糕点,以精面粉、食用油、蜂蜜为主要原料,加入花生、核桃仁、鸡蛋、玫瑰泥等八种配料精制而成。外观金黄,口感外酥内软,油而不腻,是滋补佳品。每一口都能嚼到果仁香,曾是宫廷贡品,如今仍是中江人宴客的“门面甜点”。 
中江八宝油糕。 中江手工空心挂面 “白如雪、细如丝、心似管”,中江挂面以18道工序成就其“空心”特质,能充分吸收汤汁。清汤挂面撒一撮葱花,简简单单却鲜透肺腑,不仅是秋晚主持人谢娜强烈推荐的家乡美食,更是“一碗面装下整片乡愁”的匠心传承。 
中江挂面。 (图片由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 来源:川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