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阳节这个承载着敬老尊贤传统的特殊日子,将目光投向广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老党员——他们以数十年党龄为笔,以岗位坚守为墨,在城市发展的画卷上书写下“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动人篇章。 他们如同一颗颗永不褪色的“螺丝钉”,让共产党员的精神底色在岁月淬炼中愈发鲜明,为城市治理注入跨越时代的“银发力量”。 肖尤富:30年环卫路,以“老黄牛”精神托举城市洁净 肖尤富自1987年加入环卫战线以来,已在广汉市环卫所工作了30余载。他从基层岗位做起,凭借扎实苦干逐步成长为副所长并兼任党支部委员,分管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清运车队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等工作,几乎体验了环卫所的所有岗位。30多年来,他始终以“老黄牛”的精神扎根环卫事业,甘于奉献、任劳任怨,多次荣获“先进共产党员”和“优秀环卫工人”称号。 在每年的汛期,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汛安全都是环卫工作的重中之重。肖尤富勇挑重担,长期驻扎在填埋场,督导推进雨污分流覆膜工程。夏季的填埋场地面温度高达45摄氏度,垃圾异味浓烈,他戴着草帽、穿着雨靴,仅凭一瓶风油精提神,便日夜坚守在现场,严格把控垃圾面推平、覆膜焊接等每一道工序,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成,相关成效还获得了中央二台的专题报道。在2020年“7·11”广汉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时,他深夜接到预警后立即返回填埋场,在暴雨中组织抢险,清理因山体垮塌受阻的道路,保障了垃圾清运车辆的通行,并为恢复中转站设备连续奋战,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在危急时刻的责任担当。 在业务领域,肖尤富精钻细研,力求精益求精。担任车队队长期间,他主动驾驶首台吸粪车,由于刚开始没有经验,经常溅得一身粪水,家人朋友都劝他身为队长,无须自己去吃这份苦,但他却说:“正是因为我是队长,我更应该第一个顶上去。”他刻苦钻研车辆维修技术,如今已成了“汽车通”,各种车辆出了故障,他只听声音就能判断故障原因并亲手维修。担任副所长后,他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参与制定实施方案和特许经营协议,助力广汉建成垃圾分类亭14个、环保屋12座、大件垃圾处置场1个,初步构建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的体系。他还注重团队管理,坚持以身作则,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机制。 从青丝到白发,30多年的风雨坚守,肖尤富将平凡工作淬炼成不凡的担当,诠释了对环卫事业的深沉热爱和无限忠诚。 陈先发:40年市政“匠心”与十六升热血的“奉献坐标” “城市的每一条路、每一盏灯,都连着群众的心。”这是陈先发常挂在嘴边的话。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市政建设一线坚守40余载,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染霜,始终以“工匠精神”雕琢城市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无论是烈日炎炎的施工现场,还是寒风凛冽的抢修一线,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造项目中,陈先发深知这项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带领团队逐户走访调研,耐心倾听居民诉求。他每天蹲守现场协调施工,查阅资料优化方案,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又确保了改造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当看到改造后的小区道路平整、环境整洁,居民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大家住得舒心,再辛苦也值得。” 如果说市政工作是他对城市的“硬核”担当,那么无偿献血便是他对生命的“柔性”守护。从第一次撸起袖子献血开始,他便与无偿献血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坚持就是30余年。截至2025年10月,他累计献血40余次,总量达16000毫升,相当于4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和。他的献血证上,密密麻麻地记录见证着从青年到花甲的爱心长跑,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市政人,做的都是分内之事。城市建设需要我们添砖加瓦,社会公益需要我们贡献力量,只要组织需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这份坚持让他先后获得“广汉市先进工作者”“德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但他始终将荣誉证书锁进抽屉:“比起称号,群众的笑容才是最好的奖状。” 陈先发用坚守诠释责任,用热血传递爱心,他常说:“市政工作没有捷径,唯有‘一锤一凿’的坚守,才能让初心在时光里闪光。”他用40载的“铺路石”精神,为城市留下了平整的街巷,更用30载的“热血情”,为生命续航注入温暖力量。 来源:四川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