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至27日,一场以“探索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明远教育论坛在广汉中学举行。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及一线校长教师代表齐聚,共同围绕AI技术对教育的重塑与挑战展开探讨,携手探寻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新路径。 
德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平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提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教育的课堂形态、学习路径与资源分配模式,要以“开放心态”破除认知壁垒、以“坚守之心”筑牢育人根基、以“协同之力”构建生态体系。德阳作为教育改革先行区域,始终积极探索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的思想碰撞,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胜泉以《智能时代的认知外包及陷阱》为题作主题报告,深入剖析了AI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认知外包”现象,警示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人类思维能力弱化风险,引发在场嘉宾对技术使用合理边界的深度思考。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张羽围绕《智能时代的教育范式变革》展开论述,从教育目标重新定位、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评价体系的完善等维度,分析AI驱动下教育范式的重构方向。 广汉中学党委书记杨小松以《践行大爱担当 建设幸福校园》为题作汇报,阐述学校以三大核心发展模式为引领,探索幸福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分享学校在县中振兴征程上的实践与思考。 
同时,四个平行论坛分别聚焦“人工智能+教学”“人工智能+德育”“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环境再造”“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与管理”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结合办学治校实践,通过主题分享、圆桌论坛、对话讨论等多元化形式,与参会者们就AI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德育工作在智能时代下的坚守、赋能、推进,未来学校环境再造及智能技术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带来的各种风险进行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共同剖析AI技术对教育形态的深刻重塑与随之而来的挑战。 论坛现场,参会教师提出:“AI正强势崛起,这对教育教学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面对此种情况,实际应该怎么做?”重庆巴蜀小学副校长李永强回应:“教育工作者不应恐惧和排斥,而应主动拥抱、大胆尝试,通过实践来探索其与教育融合的真正价值,才能获得真正的发言权,并发现AI赋能教育的巨大潜力。” 在中学科学论坛上,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教师黄倩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开展上课+说课,清晰铺陈概念教学逻辑。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物理教师邹国文将高中物理知识与医用电子加速器设计结合,凸显学科实用价值。广汉中学教师欧阳秋和陈美分别围绕“血液”“乐音特性”说课,与会者就教学目标落地等议题深入思辨。 
在中学语文论坛上,来自北京、江苏、四川等地的四位骨干教师通过多元课例展示,以深度阅读、情感共情与理性思辨,守护语文的人文底色,让教育在变与不变中锚定“育人”的根本价值。 在小学数学与科学论坛上,教师们以趣味情境串联数学思维、借实操探究与虚拟实验让课堂充满动手乐趣。 在小学道法与英语论坛上,教师们层层推进、现身说法、紧扣学生兴趣爱好,在AI技术的运用上,结合具体学情,合理适配,贴合教学实际。 
闭幕式上,主办方对本次活动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全体参与者在AI赋能教学新样态探索中的用心与收获。这场跨越一天半的教育之约既搭建了学术交流分享的平台,更凝聚了AI提质课堂的共识。此次活动始终围绕主题核心,厘清了技术赋能带来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之“变”,更明确了立德树人、素养培育的教育本质之“不变”。 未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将继续深入推动AI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育人目标,让优质教育智慧在更广阔的领域流转。 来源:四川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