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为引领 破解冬小麦种植难题
广汉融媒
眼下,我市冬小麦正进入播种高峰期。受连续降水影响,很多田块的积水重、土质黏,不利于播种。而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系统集成的“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却能在复杂情况下实现播种。
这里是位于连山镇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数台播种机正抢抓农时播种冬小麦。入秋以来,我市出现连续降水,这对种植户播种小麦影响极大。
连山镇种植户王伟:因为今年天气原因,下雨水比较多嘛,然后土地非常湿,播种就受阻了,然后我们现在基本上播种要延后,相当于大概,要半个月左右。
眼前这片田块是种植户采用旋耕机进行翻耕后的土地。受近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土壤含水量较高,质地松软。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沿用传统播种机械进行作业,小麦种子难以实现有效播撒,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在后期还可能会影响小麦生长。从2005年开始,省农科院作物所便着手对播种机设计和农艺优化进行创新,系统集成了“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冬小麦实现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汤永禄:对整个土壤,90%的土壤都不动它,不去旋耕它,不去翻耕它,只是通过我们的机具,设计一个创新,开凿一个槽,大概3-5公分宽,4-5公分深,然后我们又把这个复合肥种子混合,排在这个槽里边,深浅也很均匀,那么出苗就非常匀,就会增加分蘖数量,提高分蘖质量,显著增加我们的穗数,最后提高我们的产量。
汤永禄告诉记者,根据估算,运用这项技术每亩可节约成本120元到150元左右,产量可提高10%~20%。并且,这样的机具还能适应丘陵等地形。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李浩:土壤很黏很湿的情况下,它很难把种子播到土壤里面,深浅度差异也很大,这个免耕式播种机,效果就非常好,它播种的深浅度非常一致,覆盖率也非常好。
以科技为引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未来,汤永禄团队还将进一步优化工艺,在数智赋能等方面创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