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广汉市第一幼儿园成功举办以“聚焦混龄游戏 赋能幼儿成长”为主题的市级教研活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晓燕、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教育局代表团、广汉市研培中心及教育学会负责人、成都市泡桐树幼儿园教育集团教师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混龄游戏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创新路径。
专题讲座:以文化为根 激活混龄教育
活动在广汉一幼党支部书记、园长周滟的专题讲座中拉开序幕。她以三星堆文化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源文化”教育理念如何通过混龄游戏实现代际互动与文化传承。周滟强调,混龄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天然桥梁——大班幼儿通过“传帮带”增强责任感,中小班幼儿在模仿中激发探索欲。通过“环境浸润—课程生成—动态支持”的实践案例,她展示了混龄游戏在培养幼儿领导力、协作力及文化认同中的独特价值,为与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文化+混龄”融合样本。
游戏观摩:跨龄协作 童趣与智慧共生
在户外游戏观摩环节,参会者沉浸式体验了“小圆点围堆堆”特色活动。孩子们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展开探秘:大班幼儿化身“考古队长”,带领弟弟妹妹破解“青铜密码”;中小班幼儿在协作中分工探索,专注的眼神透露出对历史的好奇。在“小圆点文创小店”中,不同年龄段幼儿分工制作三星堆主题手工艺品,角色扮演中融入数学计算与语言表达;而“合作号观光车”搭建现场,混龄小组通过设计与装饰,展现了“以大带小、以小激大”的协作智慧。
现场教研:多维评价 让成长可视化
游戏观摩后,与会者围绕《聚焦游戏评价 促进游戏深度推进》展开研讨。广汉一幼教师团队以混龄游戏视频为案例,探讨如何通过“三维观察量表”“故事墙”等工具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成长轨迹。肖晓燕教授充分肯定了广汉一幼的创新实践,并指出:“混龄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活教材’,评价应聚焦异龄互动中的‘成长增量’,通过过程性记录让隐性能力显性化。”
活动尾声,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园长团队表示,广汉一幼将本土文化融入混龄游戏的实践为其挖掘草原文化资源提供了启发。周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混龄教育研究,搭建跨区域对话平台,推动学前教育从“文化传承”向“儿童发展”深度赋能,助力每个孩子在协作中自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