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广汉市连山第二小学的校园里,蝉鸣声声伴着浓荫匝地,更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萦绕,碰撞出启迪教育的智慧火花。近日,学校第45届青年教师论坛如期而至,一场聚焦教育本质、深耕阅读价值、共探成长路径的思想盛宴,在此温情启幕。
论坛现场,青年教师们带着暑假阅读的沉淀与新学期的期许,纷纷分享感悟,让教育思考在交流中愈发清晰。
何文婷老师以《在乎每一只鸟》为引,深情讲述阅读心得:书中对每只鸟独特性的珍视,恰如教育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她恳切呼吁,教育应摒弃“一刀切”的固化思维,真正成为“因材施教”的艺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生长。
杨颜梦老师则从《慢小孩》一书中读出了教育的“耐心哲学”。她动情感叹:“教育从不是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没有统一的终点线,只有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成长节奏”。 她提出,教师不妨放慢脚步,少一些“拔苗助长”的焦虑,多给“慢小孩”一点时间与空间,静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绽放,这才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魏霜老师分享的《凭什么让学生服你》,则点出了教育的另一层内核——比起知识的单向传递,心灵的双向奔赴更重要。她结合教学实例谈到,学生对教师的“服”,从来不是源于权威,而是源于真诚的关爱与平等的交流。当教师放下“说教者”的姿态,以真心换真心,教育便会成为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让学生在信任中主动成长。
陈怡老师从《跨学科学习》中汲取了创新教学的灵感。她打破“跨学科就是多学几门课”的误区,提出深刻见解:跨学科的核心,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穿透学科边界的思维能力”。她认为,当教学从“这是哪科的知识”转向“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学习便会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转变为主动的意义编织 —— 而这,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抵达教育本质的关键路径。
论坛尾声,广汉市连山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磊结合自身假期阅读的《南京大屠杀》《人生得意苏东坡》《苦难辉煌》三本书,带来了更富深度的思考。他从历史中提炼出“敬畏”与“坚韧”的精神内核,同时直面当下教育的痛点——孩子沉迷手机问题。他恳切指出,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家长需多些高质量陪伴,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价值感与归属感;学校也将持续探索家校协同路径,共同为孩子们搭建健康、积极的成长平台,守护他们的童年与未来。
从书页间的沉思,到课堂上的实践;从个人的阅读感悟,到集体的教育共鸣,连山二小的青年教师们,正以书香为帆,以热爱为桨,在教育的航程中不断探索。这场论坛落幕的不仅是分享,更是新的起点——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阅读赋予的智慧与热情,书写教育的新篇章,用温暖的心灵与深刻的思想,点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