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课本知识“活”起来,激发学生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能力,近期,金鱼一小以“课本里的游戏—竹节人”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特色课程活动,通过“说明书创作评选”“竹节人擂台赛”和“竹节人形象设计”三大环节,将语文学习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让学生跟着课文一起“玩”,带来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成长体验。
一纸说明书,巧显创意思维。课程第一阶段以“制作竹节人说明书”为核心。学生们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结合自主探索的竹节人制作技巧,用文字、图画、标注等形式,清晰呈现竹篾、棉线、小木棍等材料的选择标准,以及“穿节”“固定关节”“拴操控线”等关键步骤。部分学生还加入创意备注,如“推荐用老竹制作,竹节更结实”“可以给自己的竹节人取一个威风的名字”......让说明书既实用又充满童趣。
收集作品后,学校组织教师与学生代表组成评审组,从“实用性”“创新性”“规范性”三个维度评选出“最佳说明书”,优秀作品在校园展示区展出,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范例。

一场竞技赛,点燃课堂活力。“竹节人擂台赛”环节作为课程的“重头戏”,从班级选拔到校级比赛,从有序抽签到校长鼓劲,从多轮竞技到合影定格,每个环节都充满趣味与温度,更让传统手艺在校园里焕发新活力。
一次巧设计,打造专属形象。课程最后,“竹节人形象设计大赛”同步开展。评委老师从“结构完整性、工艺规范性、创新性、美观性”四个维度,对所有参赛竹节人进行评选。有的同学以传统神话人物为灵感,将竹节人做成“孙悟空”模样,金箍棒、紧箍咒一应俱全;有的同学则利用竹节的茎须,给竹节人装上了天然的“头发”;还有的同学用环保材料制作,比如用废旧瓶盖做“盾牌”,用彩色卡纸做“披风”,既创意十足又践行了环保理念。
最终,22件作品获评“最佳竹节人制作”,并在学校进行展示,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不少同学驻足观看,纷纷表示“原来竹节人还能这么做,下次我也要试试!”
此次“课本里的游戏—竹节人”课程,不仅让金鱼一小的同学们将语文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在手工制作与竞技比拼中,传承了传统游戏文化,培养了专注力、创造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未来,学校将继续挖掘课本中的“趣味资源”,设计更多贴近学生成长的特色课程,让课堂学习更生动、更有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