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组织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其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财政收支行为、内部控制表现以及风险管理情况等进行客观、独立的监督与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强化内部治理,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在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内部审计作为这些单位内部监督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是保障政策落实与合规性。内部审计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提高政策执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二是提高内部管理效率。通过对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审计,发现管理漏洞和潜在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三是促进廉政建设。内部审计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从业情况纳入审计范围,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促进机关廉政建设。四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通过对资产状况的审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之内,内部审计工作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倾向,内部审计工作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是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观念因素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先进的观念会有力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之相对的,如果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就会导致内部审计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资源的生产和分配,而且各类财务收支及相关数据都有记账,并且财政部门还要进行监督检查,这就使得一些单位的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可有可无。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都开始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方式,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和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较多,一些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有所下降,使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容易出现形式主义的倾向。二是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观念上的忽视也使得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和健全有待加强,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视,要求每年都需要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并且报送工作年报。各单位都会根据最新政策文件对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但是,也有一些单位没能及时配合政策的落实,而且忽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未完善内部审计方面的规章制度,审计人员缺乏制度上的驱动和约束,审计积极性和审计规范性不足,无法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三是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需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尽可能少的受到其他业务工作的干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单位内部人员编制的影响,大多数单位不会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工作划归于办公室或者财务部门或与纪检部门合署办公,虽有少数单位具备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在人员配置方面,却选择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工作,或者临时抽调财务人员负责审计工作,这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足,审计结果不能保证客观性。一些单位抽调下属人员展开内部审计工作,容易导致审计人员沟通较少,信息不流畅,信息不够全面,且信息时效性低,导致内部审计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四是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大多学历不高,而且并非学习审计专业的人才,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人才队伍的支撑。大多数单位更多关注单位的核心业务,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没有为审计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导致单位自身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无法提升工作效果,审计效率也偏低。
三、推进内部审计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由传统的单一性体制慢慢转变为综合性体制,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都在扩大,内部审计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大,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都有了明显提升,不仅需要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还需要对管理、绩效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内部审计,这就导致传统的审计方法无法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无法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更新审计观念、优化审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和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等措施,持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
(一)端正工作态度,明确审计工作目标。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审查,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提升首先需要从思想方面出发,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内部人员对于本单位的工作内容和业务活动更加熟悉,这就要求行政业单位要加强工作宣传,使得本单位职工形成对于内部审计的统一认识。尤其是审计人员,更要恪守职责,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对单位的财务状况、管理效果、绩效考核进行监管和反馈,同时与审计机关的外部审计工作做好对接,共同促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推动内部审计的有序开展,单位领导还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对内部审计予以支持,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使得内部审计能够为单位的发展以及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服务,对于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做好对预算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并且通过审计工作实现排错、纠错,推动制度体系的完善,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以内部工作配合内部审计的落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保持内部审计的严肃性。
(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现状来看,内部审计工作还处于起始阶段,内部审计工作的各项条件也都不够成熟,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可行性较低,这就需要结合现实工作条件,可以在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机构运行期间,应当做好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既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能够避免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混淆的情况。审计人员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单位领导的授权和指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工作内容分配也不太合理。因此,为了对日常工作开展形成强有力的保障,就需要推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打造优质的工作队伍。第一,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以审计工作的绩效考核推动审计人员积极性,按照规定和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审计人员的选拔,关注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选择知识专业、能力突出具有较高工作素养的优秀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第三,做好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在工作能力方面,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工作理念教育,使其业务技能更加熟练,业务水平更加精湛。可以要求审计领域的专家学者进入单位进行培训或者教育,为审计人员讲解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一些知识内容,使内部审计人才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四)优化审计方法,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提升审计工作的精准性,降低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收集和处理。也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软件,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数据时代应当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是必然的,应当主动接受信息化的到来。
新时代下,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保障政策落实、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升经济效益和防范风险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