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动态信息 / 正文

广汉市文旅局“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十五五”乡村振兴计划

发布时间:2025-01-07 来源:市文旅局 点击量: 【字体:】【打印 分享:

广汉市文旅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着力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功获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四川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市,为广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一)优化公共服务效能,抓好文化民生实事

依托120万元专项资金实现“两馆一站”无障碍、零门槛免费开放。2021年至2024年,打造镇(街道)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样板建设试点3个,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处,完成16个乡镇级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开展村(社区)文艺调演、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汉剧川剧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500余场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650万人次。开展进农村放映红色电影、党的二十大主题影片、公益电影活动共3000余场,参与群众超400万人次。组织编制《广汉市乡镇片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二)提升文旅服务效能,激活文旅融合活力

一是高位布局谋划。组织编制《广汉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德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广汉部分(2023—2027)》,优化调整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在重点片区做优做强连山镇的松林桃花山、高坪镇的菜花公园、三水镇的易家河坝等本地文旅特色,提高乡村文旅资源转化利用率。二是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休闲庄园、现代家庭农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A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乡村创客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创建。2022年四川(金广)农旅融合产业园获评第二批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精品示范点,对农旅融合和同城化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依托广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西部垂钓公园”、“菜花公园”、“四季花果公园”等重点区域品牌,打造稻香农旅产业带,推出全国首个家庭农场自主创办的田园综合体“稻田咖啡”。加快广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设稻虾乐园、白鹤上岭、高坪花海、三水亲水乐园、连山四季果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发展旅游民宿和乡村旅游接待户,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构建以休闲观光、研学教育、民俗体验为核心的农旅产品体系,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三是项目赋能乡村发展。整合各类资金包装实施各类文旅项目36个,建设提升松林桃花山基础设施、连山回锅肉特色美食走廊、向阳火锅美食聚落、三星堆拓展区农旅融合园等文旅项目,打造广汉“文旅副中心”。实施向新路、G108国道、九高路等通景道路升级改造;新建成都平原最大的人工生态湖泊三星湖、鸭子河生态景观带,进一步提升乡村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品牌成果喜人。“十四五”以来,农旅品牌成喜人。三水镇友谊村获评天府旅游名村,连山镇沙田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星堆镇三星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巩固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成果,实现天府旅游名牌系列大满贯,三星堆镇获评天府旅游名镇、广汉庄升晓月·十二时辰私汤精品民宿获评天府旅游名宿、三星堆博物馆程静获评天府旅游名导、剑南春·三星堆青铜纪大立人系列获评天府旅游名品。截至2024年,已成功创建7个德阳文旅名村。五是提振乡村消费活力。成功举办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子活动(桃花节系列活动)、菜花节、啤酒音乐节、三星湖畔“围堆堆”、三星堆面具音乐嘉年华等为代表的乡村特色节庆活动,充分释放乡村消费活力。打造“四大”旅游线路,推出三星堆+乡野漫游、三星堆+体育休闲、三星堆+研学体验、三星堆+特色美食等精品游线,完善线路节点配套,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旅游体验。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是突出传承优先。缠丝兔、金丝面制作技艺成功升级省级非遗,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德阳市级非遗项目“汉州面具”广汉传承人陆少才入选2022年四川省突出贡献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2024年汉剧传承人王松入选文旅部乡村文旅带头人项目。二是专注价值挖潜。三星堆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十四五”申遗重点培育项目。小汉镇柳林村出土的汉代铁桥墩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汉剧、南丰非遗小镇被评为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体验基地。留青竹刻储备传承人罗邦强、姜虎凭借作品《佛手冶云》《比翼鸟》分别荣获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竞技赛最佳匠心奖、最佳新星奖。认定广汉市首批非遗工坊3个。三是坚持保护为主。全力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广汉市博物馆及博物馆群落建设。申请文物古迹保护资金提升建设广汉文庙,对火神庙、溪南祠、仁圣宫进行部分修缮,完成棂星门、铁桥墩修缮(修复)方案编制上报。运用“数字化”手段抢救性记录汉剧经典唱段。争取项目资金,实施“汉剧川剧下乡(进校园)”45场次,面向群众大力推广地方特色戏曲。

、“十五五”乡村振兴推进举措

(一)传承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完成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和大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规范认定标准和登记公布程序,健全名录公布体系,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和红色文化建设;建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深入挖掘广汉非遗文化,提升非遗数量和能力,积极实施广汉保保节、连山回锅肉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培育一批省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非遗工坊。

(二)助推公共文化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现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构建以市级“两馆”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基地、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新型文化空间、多元文化阵地为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全覆盖。创作一批精品文学艺术作品,力争获取更多国省级荣誉。

(三)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新动力。持续擦亮三星堆世界级品牌,丰富三星堆特色研学、游线、文创等产品供给,构建三星堆品牌产品体系;完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一心两轴四组团”全域旅游布局;丰富旅游服务要素供给,培育1-2家高星级旅游饭店、1-2家特色民宿和主题文化酒店;大力推出本土美食品牌;加强全方位营销宣传,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综合营销推广,形成全市文旅资源整体推介。实施桃花山景区基础设施提档级,增加景区景点停车点,完善景区及通景道路沿线旅游服务设施体系。

广汉市文旅局

20241226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