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动态信息 / 正文

产业赋能、提质增效 打造乡村农文旅融合“新景观”

发布时间:2025-03-12 来源:连山镇 点击量: 【字体:】【打印 分享:

        连山镇沙田村距离三星堆旅游区20公里,总面积5.5平方公里,辖村民小组12个,总人口4295人,境内有九大碗广场、沙田中间、观音寺、梅家堰水库、景顶水库、虎型山、绿道等人文景观,主产优质桃、柚、梨、枣等水果,每年举行九大碗民俗活动、桃花节等,年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近年来,沙田村以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省级试点为契机,以党建领航,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线路图”,通过招标、承包、入股等形式,发展特色种养业、休闲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有效推动乡村“颜值”变集体“产值”。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美丽庭院”巾帼示范村、德阳市十大美丽新村等荣誉称号。

          一、工作做法

        (一)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产权制度聚人心。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沙田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通过“清产核资、资产折股、量化到人、按股分红”方式,核定全村村级集体资产总额266.31万元,集体土地70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81人,通过股份合作社改革,让农民成为股民,凝聚发展向心力。建制调整增实力。整合资源,将种植柚树为主的原红堰村和种植桃树为主的原沙田村合并,合并后,统一规划发展路径,实现空间、资源二次优化,将建制调整改革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多级联动增信心。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沙田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发展方向,引入省市级规划师及艺术家10余人,为沙田村的园林及景观进行整体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提振发展信心。

(二)立足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盘活资产资源。引导村民发展套种大豆、休闲观光等林下复合经济1700亩,实现增收200万元。实施退林还耕,规模化整理老化柚林300余亩,规划修建田间灌溉沟渠1698米,硬化田埂2498米,全机械化种植粮食作物,一季可增收31.2万元。拓展增收路径。积极争取农村综改资金3000万元,分3年实施粮经循环绿色发展项目,建设标准化果粮产业基地,引进霸王桃、阳光一号等新品种12个,实现增产20%以上,增收1000元/亩以上,提升产业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50万元,与农户签订柚子收购合同,联合泸州顺城和酒业有限公司顺利推出“柚淘”系列果酒,年产柚子酒10余吨,增收10万元/年,实现一产向二三产业转型的成功尝试。

(三)做强旅游文章,发展美丽经济。盘活存量。全面摸排村内闲置宅基地存量,积极探索“二三五”得股模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建设乡村特色民宿产业园,壮大集体经济。现已有效盘活闲置宅基地5户,为村组集体增收29.4万元。扩大增量。以松林桃花山AAA级景区为基础,建成乡村振兴展示馆,举办“九大碗”、桃花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引进新村民投资,采用“村集体组织+公司”的营利模式,打造“松间·朴里”乡村特色民宿,引进村小木工坊、猪圈书吧等新业态;规划建设丘区研学游中心,塑造网红打卡点。

提升质量。将节庆活动和民宿等新业态打造成景区旅游名片,提升景区旅游品质,增加景区人气和流量,拓宽农特产品销路,带动村民就业创业增收。积极争取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地连山,提升景区影响力和吸引力,也为广汉、德阳乡村振兴事业取得跨越式进步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二、工作成效

一是集体收入持续增长。沙田村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带动周边旅游、购物、农副产品销售等,实现年增收100万元;2024年,沙田村集体资产达1134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8 万元。集体经济增收部分反哺于民,一部分用于分红、“积分制”奖励或再投资,另一部分投入道路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景区环境,增强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人居环境更加美丽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及生态院落改造工作,实施“环境整洁清洁美、摆放整齐有序美、庭院设计布局美”等标准评比美丽庭院示范户,村庄环境更加优美、村民主动参与积极性更高。沙田村在农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实施沙田村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新村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逐步打造了沿路观景台、登山梯步、文化广场、健身绿道等。沙田村被评为四川省“美丽庭院”巾帼示范村”。

三是乡村旅游更加红火。通过举办桃花节系列活动、“回锅肉”大赛、九大碗民俗文化活动周、柚子花露营音乐季、金秋品果季等旅游节庆活动,群众积极参与,汉文化民俗体验、踏青、登高等休闲娱乐活动也应运而生,每年在村举办的各类活动达50余场次,游客接待10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2800余万元。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