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砖厂产生的“蝴蝶效应”
发布时间:2015-05-21     来源: 系统管理员
 
1979年11月25日上午,省委书记赵紫阳又来到广汉,自从金鱼开始试点,他常常不打招呼就径直前来。在常委会议室听了简略汇报,赵紫阳说:“我们打算在这里多住几天,一是摸摸真实情况,二是帮你们总结总结。我们还是先下去看看吧。”
赵紫阳一行数人来到新丰公社的一个砖厂,刚进厂就感觉这个小厂不一般,可不,厂子虽然不大,但生产秩序井然,厂内一派繁忙。高大的烟囱冒着白烟,窑旁堆放整齐的红砖正在装车,红转方方正正,堆在地上放在车上都显得整整齐齐。那边,挖土的逐层挖取,装好即很快挑走。制坯的井井有条,将坯码得整整齐齐。晒干的砖坯已用草帘子盖得严严实实。工人认真负责,而且看得出来,他们心情舒畅。
一行人找到砖厂负责人李才民。互相介绍后,书记问道:“老李,你这个砖厂效益怎么样?”
李才民个子不高,背有点驼,使之显得更为矮小。他自信地笑了笑:“效益还可以,二十多个工人,去年净赚十六万元。”
“噢,效益不错嘛!”书记接着问:“有啥管理上的经验,能介绍介绍吗?”
李才民一边拍打着身上因装车而沾上的砖灰,一边说:“这个嘛,靠制度管人呗!到办公室看看就晓得了。”
大家来到窑侧的一间草房。屋里只有一张旧桌子,几根长板凳,再无其它家具。但是,砖墙上贴的“规章制度”和生产进度表,一下子吸引了书记一行人的目光。李才民说,这间房既是厂长办公室,又是砖厂会议室,同时还兼值班室。
浏览了一遍,书记又问:“你们这些制度订得很细致,执行得怎么样?”
“嗨,没有一点走展!”提到管理制度,李才民顿时兴奋起来,滔滔不绝地介绍砖瓦生产的十四道工序,每道工序的操作要领、质量要求、奖罚规定,都编成押韵好记的“顺口溜”,让工人熟记,违背职责的扣减工资。
李才民把“顺口溜”一念,书记一行人听得哈哈大笑。
待笑声一停,李才民又说:“各位领导莫当笑话。在我们厂里,不管哪个都得按制度办事,我这个厂长也不例外。搞好了有奖,搞出差错就得认罚。”
赵紫阳听完李才民的汇报,感到很满意。该厂生产上的十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数量、质量要求,有原材料、燃料消耗定额。当听到当年可超额实现三十万元的利润时,赵紫阳鼓励李才民:“你可以当一个实业家。”接着又说:“不要怕生产队多分了,生产队有钱了,反过来会再投资嘛,再入股嘛!这样,就把生产队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了。”
后来,赵紫阳还指名让李才民到吉林省去作报告。为推广新丰砖厂的管理经验,县委聘任李才民为县社队企业局的技术顾问。根据新丰砖厂的经验,全县社队企业逐步建立了“三定一奖惩”(即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办法和超奖短赔)的管理制度。
受到新丰砖厂的影响,全县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办起了108座砖厂,年产红砖7亿匹,当时曾有人夸张地说:“四川省10匹红砖中就有一匹是广汉产的。”这些砖厂取土几乎铲平了全县的土包包(小土丘),过去川陕公路广汉段沿线有上百个土包包,几年后再也看不到一个了。办砖厂既为乡镇企业的大发展积累了资金,又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广汉乡镇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79年起,县委大力推行扩大油菜籽种植面积的措施,短短几年间,全县油菜面积由9万亩扩大到24万亩,油菜产量由1290万公斤增长到3035万公斤。同时,县委又向省委争取到了国家征购对广汉允许交油不交籽的优惠政策。各乡于是办起了榨油厂,这些油除了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外,大量运往东北换回玉米,供给各乡兴办的酒厂酿酒。油厂的油枯和酒厂的酒糟用于养猪,促进了养猪业的大发展,使全县每年出栏肥猪由20多万头增加到40多万头。肥猪大量上市又带动了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广汉香肠曾走俏成都、京沪、广东等地。
1980年初,县委再次作出决定: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1000万元和钢材1万吨,支援社队企业,从县级各部门抽调领导干部和得力骨干100名,到各乡工业公司任职,负责该乡社队企业的发展。这些干部后来成为广汉乡镇企业的第一代领导骨干。当时,这些措施被称为广汉发展乡镇企业的“三个一工程”。
“一砖二瓦三榨油,四烤酒、五卖肉。”这就是广汉乡镇企业的原始积累过程。(陈立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