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03-03     来源: 广汉市政府

 


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建设实施方案

2021-2023年)

 

 

 

 

 

 

 

 

 

 


 

 

 

目  录

 

 

一、 总体要求.................................................................. 1

二、 建设目标.................................................................. 2

三、 创建范围.................................................................. 4

四、 遗产资源.................................................................. 5

五、 整体布局.................................................................. 8

六、 发展思路.................................................................. 9

七、 主要任务................................................................ 10

八、 政策举措................................................................ 13

九、 创建计划................................................................ 14

十、 保障机制................................................................ 15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同意创建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函》的要求,广汉市结合实际,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等关于考古工作、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党对文物工作的领导,坚持依法保护利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强化技术支撑,引导社会参与,探索考古遗址保护利用新机制,推动考古成果转化与传播,向公众展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第一、考古先行,强化考古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系统保护文物本体及历史环境,妥善处理文物保护利用与文旅产业开发、城乡建设的关系,突出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

坚持守正笃实,秉持正确历史观,科学阐释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序开展考古研究成果宣传传播,加强文物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坚持改革创新,创建三星堆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协作机制,创新文物保护技术手段,探索文物合理利用方式和管理运营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共赢,推动大遗址保护利用机制改革。

二、建设目标

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把三星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践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典型范例,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展现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国家文化地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

(一)建设深入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考古科研高地

系统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做好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的整理、研究和阐释,不断取得学术新突破,进一步揭示三星堆文化面貌,梳理和构建长江上游区域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为深入挖掘三星堆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中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提供考古实证,为深入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特质做出重要贡献。

(二)建设科技为先导多学科融合的考古创新实践区

加强考古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以科技为先导组织跨领域、多学科、多机构协同攻关,实现考古技术与方法创新、突破。实施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积极推动科技考古项目,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及修复、阐释展示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将示范区打造为面向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开放性考古研究创新实践基地。

(三)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考古遗址系统性保护集成平台

依托考古科研成果,加强科技支撑,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全面开展三星堆遗址及所在区域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全面开展示范区文物资源与自然资源、文化生态的系统保护。通过各方专业协作,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手段,打造具有领先水平的考古遗址系统性保护集成平台。

(四)建立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国家文化标识

深入开展三星堆遗址的价值研究,不断完善价值阐释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推动考古成果的公共宣传与创造性转化。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可持续、互动感、场景感的考古遗址展示新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全面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展示三星堆所代表的中华灿烂文化,建立起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国家文化标识。

(五)打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以三星堆文化要素为核心,盘活示范区文化资源,高标准推动三星堆文化全球推广活动,创新满足多层级、多样化需求的具有世界吸引力、高品质的文物+”文旅融合产品体系。建设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示范区+N”一体化的文旅发展平台,丰富、优化文化旅游设施的层级配套,提升智慧化旅游信息系统,构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六)打造共建共享共营与协调发展的大遗址和谐社区

秉持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理念,关注示范区原住居民利益,注重三星堆遗址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关系。创新示范区管理运行机制,引导社区力量参与示范区保护利用和管理运营,为社区创造更多更好发展机会,打造共建共享共营与协调发展的大遗址和谐社区。

(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产业驱动引擎

强化成渝地区与示范区的空间联系,以示范区为核心,加强文化要素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建立文化资源载体到文化产业载体的传导路径,发展紧密关联的衍生产业和新型业态,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给,搭建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信息、服务等复合体系,全面实现遗产活化、乡村振兴和城市文化更新,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的驱动引擎。

三、创建范围

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范围是以三星堆遗址为核心的一江两岸三镇区域,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包括2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136平方公里的辐射区。核心区包含20平方公里的三星堆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4平方公里的三星堆文化产业园。辐射区包含三星堆镇、南丰镇和高坪镇行政区域。

 

一江,指湔江,发源于彭州龙门山脉九顶山,流经什邡至广汉市东南与石亭江、绵远河汇合,再注入沱江,是孕育古蜀文明的母亲河,在广汉境内又称鸭子河。

两岸,指沿湔江两岸串联三星堆文化聚落遗址群和历史时期各类文物遗迹的区域。

三镇,指广汉市域的三星堆镇、南丰镇和高坪镇,是推进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统筹区域资源优势、实现文物保护利用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示范区创建范围图

四、遗产资源

(一)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三星堆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晚期,城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城址内外已发现祭祀区、宫殿区、一般居址、墓葬区和城墙遗迹等。三星堆遗址自1929年发现以来,先后出土青铜器、金器、玉石器、象牙、陶器等珍贵文物数万件。 1986年发掘的祭祀坑出土文物1800余件。三星堆博物馆现存馆藏一级文物436件、二级文物243件、三级文物107件。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四川盆地文明发展的空白,为构建该区域文明演进序列提供重要支撑。三星堆遗址所代表的三星堆文化,反映了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文明的紧密联系,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延绵不断总体特征的有力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乃至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二)其他文化遗产资源

三星堆遗址所在的湔江流域分布大量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馆藏文物3000余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8项。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见证了长江上游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历史发展轨迹,是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重要实证。

 

示范区文物资源分布图

 

五、整体布局

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整体布局为两区、两带。两区为遗址保护展示区产业融合发展区,是示范区的创建范围;两带为湔江生态历史文化传承带天府大道北延线文化辐射带,是示范区引领下的外延发展区域

(一)遗址保护展示区

空间范围涵盖三星堆遗址12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8平方公里的建设控制地带。遗址保护展示区以大遗址保护利用、环境修复整治为工作重点,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方式,通过系统的考古研究、保护管理、环境整治和展示利用,真实、完整地保护与阐释三星堆遗址文物价值,保护历史环境要素的完整性,维护湔江生态环境。

(二)产业融合发展区

空间范围为三星堆镇、高坪镇、南丰镇三镇镇域遗址保护展示区以外的范围。产业融合区以发挥大遗址当代价值为引领,以三星堆文化产业园为核心形成文化产业链,带动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打造文化+旅游”“非遗+旅游”“农业+旅游等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培育三星堆文化新经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三)湔江生态历史文化传承带

保护湔江两岸生态环境、修复历史景观,活化利用沿线文物资源,打造示范区与广汉城区文化生态景观廊道,联接湔江流域彭州、什邡、金堂等,探索文化传承、生态优化、产业发展新路径。

(四)天府大道北延线文化辐射带

以促进区域古蜀文明资源整体保护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为重点,依托天府大道交通枢纽,强化三星堆文化南融北引的传动作用,支撑成德地区沿线城市文旅+”广域休闲平台和产业体系的向心搭建。规划高水平国际文化艺术社区,搭建中西文化交流、交易平台。

 

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整体布局图

六、发展思路

坚持考古先行、强化研究、开放共享、守正创新的发展思路,推进考古发掘与价值阐释研究工作,提升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水平,探索大遗址在保护利用、产业转化、乡村振兴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发展路径,发挥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            以考古成果为依托,完善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

坚持考古先行,以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为依托,建立健全遗址现场保护、环境监测、灾害预防等全方位的保护与监测体系。结合考古成果,逐步完善遗址阐释与展示内容,展现三星堆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与生业形态。

(二)            以研究为基础,提升考古能力与保护水平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等广泛合作,持续开展跨学科课题研究,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装备,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指导。

(三)            以创新机制为保障,推动大遗址可持续发展

从文物补偿、文物资源共享等方面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和管理运行机制。促进遗址区的基础设施维护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探索社会参与机制,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

(四)            以文化新经济理念为先导,促进文旅多产融合

引入文化新经济理念,探索三星堆文化IP衍生、转化和运营的新路径,培育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和新体验。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形成农旅互动、文旅互融、商旅互赢的示范区增长亮点。

七、主要任务

根据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示范区主要任务包含10个方面、58项任务。(详见附件二)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

科学统筹考古工作,开展湔江流域、天府大道北延线的系统考古调查,提升对三星堆区域的整体认识。完成建设控制地带普探和保护范围重点勘探,持续对燕家院子、仓包包、青关山、祭祀区、仁胜墓地五大区域进行考古发掘,为重现三星堆古城全貌提供支撑。做好考古成果的整理、发表和出版工作。

(三)创新发展加强合作,全面提高考古工作能力

创新考古装备的科技应用,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平台、现场保护实验室、微痕分析实验室等,不断提高考古工作现场发现和分析检测保护能力。搭建开放性、综合性、国际性的研究交流合作平台,全面开展环境考古、冶金考古、聚落社会等课题研究,建立象牙及骨角质文物等联合实验室。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星堆考古与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成立三星堆研究院。开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建设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基地。

(四)示范带动科技支撑,高质量完成文物保护重点示范工程

全面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水平,设置开放式文物修复馆和文物标本库,打造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保护展示一体化工作平台。开展三星堆青关山建筑基址、祭祀区、城墙等重要遗迹文物保护工程,结合考古成果和展示利用要求,实施古城内台地及马牧河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推出考古遗址文物保护示范工程和精品项目,为发展中国特色的考古遗产保护理念树立典范。

(五)守正创新统筹保护,强化文物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开展示范区文物预防性保护,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建立三星堆遗址及环境监测体系,设立三星堆遗产监测中心,完善三星堆遗址监测设施,开展文物监测管理。提高示范区文物安全管理能力,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巡查系统,健全文物防灾避险制度,完善安防、消防、防洪等设施建设。提高文物保护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三星堆综合性保护利用数字平台。

(六)挖掘价值彰显特色,完善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体系

深入开展三星堆遗址的价值研究和国际视野的比较研究,科学定位三星堆文化在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完善三星堆考古遗址公园价值展示阐释体系,实施重要遗址的展示提升工程;以环境考古成果为依据创新沉浸式体验模式,开展历史景观修复;建设三星堆考古发掘历史陈列馆,增补三星堆考古工作历程展示内容。提升博物馆园区设施与环境,完成一个建设、两个改造工程(博物馆新馆建设、青铜馆和综合馆改造),开展园区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数字化展示水平,实施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数字化展示工程。

(七)激发活力扩大宣传加强公众考古教育与推广传播

注重价值转化、创新宣教手段,与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单位联手,开展古蜀文明进校园系列研学活动。拓展公共考古体验,开设面向公众的手工艺制作实验室,提升公众对考古和文物保护的认识理解。全面开展三星堆特色文体活动,不断扩大三星堆文化节庆活动的影响力。持续输出三星堆IP文创产品,联动音乐、文学、动漫、游戏等网络平台,加大三星堆IP在新文创领域的多元合作。推动三星堆考古成果的传播,定期举办三星堆考古成果发布会和学术研讨会,开设三星堆国际传播专号。

(八)强化引导优化配置,打造共建共享共营的三星堆社区

搬迁遗址保护展示区内对文物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村舍,对保留的民居进行改造利用,改善遗址整体保存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引导和鼓励原住居民积极参与符合大遗址核心价值的新型文化产业,植入遗址保护管理、参观服务、研学教育、文创产品体验等功能。推动示范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开发特色农业种植、传统手工业拓展项目,加强原住居民的职业培训,拓展就业空间,创新遗址保护利用与当地社区和谐共享的发展模式。

(九)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培育文旅商农相融合的新业态

构建产业融合发展区文化+旅游+商业+服务+N”复合型文旅产业体系。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非遗传承基地,推动蜀绣、版画、陶艺等项目的活化利用。联合全球知名品牌推出三星堆主题系列文化体验项目。建设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依托高坪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公园、乡村民宿等农旅融合业态,建成乡村振兴精品示范项目。

(十)凝聚合力协调发展,健全保障机制实施支撑项目

加强示范区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两线管控纳入广汉市国土空间综合管理体系。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制度,推动三星堆遗址保护立法,公布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提升示范区人居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廊道,开展湔江、马牧河综合治理工程。推动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示范区与广汉城区相连接的三星堆景观大道,建成天府大道北延线。

八、政策举措

(一)构建高位推动、省地共建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

在政策层面上,将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机构设置上,设立三星堆遗址管委会,探索复合型管理模式,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在组织领导上,成立由省委常委任组长、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德阳、广汉党政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推动机制上,实行领导小组统筹、省级文物部门业务指导、县级政府主体落实,形成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示范区建设资金筹措机制

探索全社会资金筹措机制,发行专项债券,将示范区重点项目申请纳入国家专项债券库。完善投融资平台,推动国家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示范区提供合规融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的展示利用、产业发展、宣传推广、文创开发、教育实践等项目。

(三)创新引进、培育、激励、保障为一体的人才机制

落实人才保障,制定文博科研机构和示范区人才引进计划,培养一批学术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管理、科研队伍的能力建设,优化文博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激励创新创业,对示范区内文化新经济创新项目、创业人才给予特殊补贴。

(四)探索反哺社会惠及民生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多种补偿机制

建立三星堆遗址专项保护资金池,示范区产业及土地收益按一定比例注入,用于遗址保护,实现保护促进利用、利用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实行优先就业补外迁,居住在重点保护区内的原住民异地搬迁后,优先吸纳在示范区就业。实行生产资助补耕种,对符合大遗址保护要求的农业生产给予直接补贴。实行盘活土地补收入,通过土地租赁、流转等多种方式,增加原住居民收益。

(五)完善示范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机制

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土地储备入库考古前置政策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优先保障示范区内建设项目及周边相关项目用地需求。通过增减挂钩、省级节余用地指标调剂等政策为示范区发展释放空间。

九、创建计划

(一)全面启动阶段(2021年)

全面启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充实和完善已有考古力量和科研机构,加速推进重要保护利用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工程实施,全面开展三星堆文化推广与宣传活动。

(二)加速推进阶段(2022年)

示范区创建工作初见成效。实施一批遗址保护展示示范项目,推动建成一批文化+产业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为示范区后续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三)总结迎检阶段(2023年)

持续推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四川省文物局、广汉市人民政府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全面提升示范区的管理、开放、运营、服务水平,迎接国家文物局的评估认定。

十、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示范区创建工作,督促检查重要工作落实情况。省级文化和旅游(文物)部门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省级相关部门和德阳市按各自职责支持指导示范区创建工作。广汉市负责组织规划和项目实施,承担示范区创建的主体责任。

(二)完善机构设置

省级相关部门对承担考古研究、文物保护、遗产监测、学术研究的省属科研机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进行充实和完善。德阳市、广汉市对承担遗址保护、文物展示、文化旅游管理职能的三星堆遗址管委会、三星堆博物馆进行充实和完善,为示范区的建设提供机构和人才保障。

(三)强化法治建设

积极推动《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制定工作,为三星堆遗址的保护管理提供法制保障。(《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已于2021729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于202191日起施行)

(四)加大财政投入

省、市、县(市)加大文物保护利用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以德阳市、广汉市为资金筹措主体,省级相关部门根据保护需求、绩效情况等给予补助。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性资金对示范区交通、水利、农业、环境保护、科技等项目的支持。加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和监督审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五)健全督办机制

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示范区项目适时进行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